您当前的位置:滚动 > >正文
​穷人沉迷多巴胺,富人追求内啡肽,快乐感有鄙视链? 当前速看

时间:2023-06-23 03:00:55   来源:时尚视点

Lisa最近经常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说法,“年少时只追求多巴胺,等人到中年了,方知道内啡肽才是最好的”,甚至有博主表示“穷人沉迷多巴胺,富人追逐内啡肽”。

不得不说,内卷真的是无处不在,就连身体的两种快乐感激素,也有等级之分了。


【资料图】

Part.01

人的起点或许有些差距,但决定最终人生高度的因素是多样的,包括境遇、运气等外界因素。当下,很多人认为,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:有些人走在了追逐多巴胺的路上,有些人走在了追逐内啡肽的路上。路线选择不同,最终到达的终点也就注定不同。

正是如此,很多人提出要“放弃多巴胺,追逐内啡肽”。

多巴胺和内啡肽究竟是什么?又有何不同呢?简单来说,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人体内的两种激素,都能够提供快乐,但两者产生的机理不一样。

多巴胺是一种奖励机制,你得到了想要的东西,比如吃喝玩乐,多巴胺就分泌一下,让你觉得很快乐。内啡肽是一种补偿机制,你坚持做一件事,比如健身、学习,过程可能会很痛苦,但过后身体会分泌内啡肽,对你进行补偿,也会让你觉得愉悦。

两者的区别在于:多巴胺是一种即时满足,这种爽、快感是比较易得的,玩游戏、看爽剧、刷短视频、狂吃,大脑立马就会分泌多巴胺;内啡肽是一种延迟满足,它的需要自律和克制,一般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能获得。

Part.02

年少追求多巴胺,中年才知道内啡肽,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很形象。

年轻时追求多巴胺,就是说年轻时喜欢追求短暂刺激的快感,而中年之后才明白延时满足的重要性。这种说法,提醒着我们目光要放长远一些,在追求快乐的路上,不能短视,被眼前的一些低级快乐所迷惑。

多巴胺和内啡肽虽有区别,但不具有矛盾性,也没有高低之分。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就应该搞内啡肽,把多巴胺都丢得远远的,这种说法可不正确。

从身理上讲,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人体分泌、调节的激素,有着平衡关系的。而一旦平衡关系被打破,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,都对人体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伤害。

从心理上讲,Lisa觉得这种抉择很无聊,体内激素没必要分高低贵贱。很多东西都是多维的,多巴胺和内啡肽其实是同时兼顾的,短暂的满足和日积月累的自律综合在一起,才是生活的真谛。

无论是内啡肽,还是多巴胺,都是能够带给我们快乐的激素,本质上没有好坏之分。

Part.03

成年人不做选择,我们都要。

无论多巴胺还是内啡肽,都只是实现快乐的手段,而快乐和满足没有高低之分。

多巴胺还是内啡肽,这个话题就像是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的较量,没有绝对的答案。鼓吹放弃多巴胺、追求内啡肽,就像是一碗鸡汤。适当喝一些,可能会激励人自律;但是迷信这种说法,那就是一碗毒鸡汤。

把时间分给睡眠、分给书籍、分给运动、分给花鸟树木和山川湖海、分给你对这个世界的热爱,你会感受到平淡生活中喷涌而出的平静的力量。这种自律带来的内啡肽快感,固然很美好,但人生也应该松弛有度,需要适度放纵,寻找一下多巴胺的快乐。

快乐是没有等级之分的,每一个快乐的瞬间,都能让我们能够感知着生命力。

退一步讲,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人类身体进化论的杰作,才不是“自律使人自由”的幻想。追求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人性使然,要求二选一那是违背人性,必然是会失败的。

标签:

精心推荐